股票申请配资这背后的原因自然耐人寻味
最近的一次外交事件着实让人感到震撼。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上任后的首次出访中,打破了惯常的安排,直接选择了日本作为目的地。这一举动不仅在外交史上别具意味,更因为他与日本首相石破茂共同发布了长达17年未见的韩日联合公报,从而同时刷新了两项纪录。要知道,李在明过去常以尖锐的言辞批评日本,如今却态度大转弯,这背后的原因自然耐人寻味。
这次会谈发生在2025年8月23日,地点是东京。两国领导人会谈了整整113分钟,之后发表的联合公报立即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虽然对外界来说,这只是一份例行外交文件,但对韩日关系而言,它标志着两国在停滞已久的沟通上迈出重要一步。李在明在会后记者会上强调,这是自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,韩国总统首次把日本作为出访的首站,这不仅有象征意义,还预示着韩日首脑外交将恢复“穿梭外交”的新模式。石破茂则回应称,两国将在1965年建交的框架下,推动友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。
联合公报的内容涵盖多个层面:在安全议题上,两国同意加强战略沟通;在经济与科技方面,双方计划在氢能源、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展开合作;在社会问题上,围绕老龄化、防灾减灾、地方发展等议题,建立定期磋商机制。同时,双方还决定扩大工作签证范围,推动两国人民交流。这些安排显示,韩日双方试图通过务实合作来缓解长期积累的矛盾。
展开剩余80%其实,李在明的这一步并非临时起意。早在2025年6月,他在加拿大七国集团会议上就与石破茂有过初次会面,当时便提出要“管控分歧,开创未来”。不过,即便有这样的前兆,选择在日本战败纪念日刚过去八天时访问日本,仍然显得格外冒险。韩国国内的民族情绪本就强烈,这个时机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。
更令人意外的是,李在明对日本的态度转变之大。他在担任在野党领袖、甚至在竞选期间,都以批判日本立场鲜明,称前任政府的对日政策是“屈辱外交”。2023年,他更直言前政府的劳工赔偿方案是“外交史上最大的耻辱”。然而,如今作为总统,他却强调:“在野时可以斗争,但执政后必须负责任,要学会包容。”他在接受《读卖新闻》采访时甚至明确表示,尽管过去的协议在韩国国内难以被接受,但作为国家间的承诺,不得随意推翻,否则会严重损害国家信用。
这一系列表态在韩国国内引发巨大反弹。“正义记忆联盟”等团体立即举行记者会,指责李在明“开历史倒车”。他们认为,韩国政府不应被有争议的协议所束缚,而应坚持要求日本为殖民统治和强征劳工问题正式道歉并赔偿。学界声音同样批评这种做法可能让日本误以为“历史问题已成过去”,从而削弱韩国今后的谈判空间。
那么,李在明为何要冒着政治风险做出这种调整?一方面,与美国因素密切相关。他结束日本之行后,旋即飞赴华盛顿与美国总统会谈。有分析认为,美方长期推动日韩改善关系,以便形成更紧密的地区安全合作。李在明先赴日本,再访美国,这样的安排显然有助于向美方展示“韩日关系的稳固”。另一方面,从经济角度看,韩国在芯片、材料等产业链环节对日本技术依赖度极高,若关系持续紧张,将直接损害韩国经济竞争力。氢能源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合作,则被视为两国实现优势互补的契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李在明在访问美日的同时,并未忽视中国。他特意派出特使团赴北京,携带亲笔信并出席中韩建交纪念活动。这一动作显然是平衡外交的一部分。他本人也多次强调,中国是“搬不走的邻居”,韩中关系既存在竞争,也有合作与博弈。这意味着他试图在美、中、日三方之间灵活周旋,以避免韩国在地缘政治中失去回旋空间。
不过,这种“走钢丝”的外交策略风险巨大。美国和中国都希望韩国站在自己一边,而日本的历史问题又随时可能引发国内民意反弹。数据显示,李在明的支持率已从65%下降到56%,这反映出他在国内舆论压力下的艰难处境。
总体而言,李在明此次访日创造了外交上的新突破:韩国总统首次将日本作为首访地,韩日领导人时隔17年首次发布联合公报。这不仅折射出韩国在外交上的战略调整,也揭示出东北亚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。李在明从批评者转变为合作推动者,背后有现实利益的驱动,也有外部压力的考量。但这种转变能否稳固、能否真正惠及韩国,还需时间考验。毕竟,国内的反对声音仍在,地区局势也瞬息万变,他的平衡外交才刚刚起步。
参考资料:
1.《热点问答|韩国总统访日,双方谈了什么》2025-08-24 21:29 | 来源:北晚在线
2.《靠拢日美又示好中国,李在明恐难两全丨深度》2025-08-24 18:55 | 来源:直新闻
3.《再创新低,韩国总统李在明支持率滑坡》2025-08-18 16:21 | 来源:上观新闻
发布于:天津市深圳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